教育频道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让家国情怀滋润师生心田——2022年4月29日在赞皇中学的演讲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3-08-22 13:53:56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640.jpg

来到美丽的赞皇中学校园,参观了校史馆,看到了昔日的老师、同事、学生, 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四十五年前的1977年3月,我进入赞皇中学(时称五七大学)通讯班学习,1982年大学毕业后又在赞皇中学任教三年。我目前是石家庄市委二级巡视员、石家庄市政府首届参事、市西柏坡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兼职有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客座教授等。在人生的发展旅途中,赞皇中学是我重要的一站,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和当年在这里学习教育、工作历练分不开的。

树高千尺,不忘根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多少年来,不论我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没有忘记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一直想着如何报答师恩。去年,承蒙县教育局商局长和学校崔书记厚爱,聘我为学校指导老师,为校史馆建设尽了一点义务,真应了那句“绿叶对根的思念”。今天我想把自己当老师的几点感悟,与老师们分享。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把家国情怀根植师生心田。二是坚定历史自信,强化理论思维,把立德树人融汇精神家园。三是坚定稳中求进,强化道德修养,把向上向善作为终生课题。

640 (1).jpg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也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是塑造学生灵魂、培育人才的职业,中国古代就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传统。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教育、教书育人非常重视,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我们培养学生重在提升素质,帮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家国情怀植入学生心田。目前学校的老师,不管是大专毕业,还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其知识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是完全够用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能教好书、不一定就是一个好老师。这就要涉及老师的品行、才学、方法,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如何体现教育成果。因此,培育教师的家国情怀,既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理想信念是价值观念,但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而是处于价值观中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的核心形态。对于一名向上进取的年轻老师来说,理想信念就是精神之钙。要把立德修身作为终身课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胸怀、境界,培育学生的品行、品格、品位,做到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翻阅中国历史就可知道,许多老师都是有远大理想,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如果一个老师既无眼光、又无理想,又如何引领学生建功立业呢。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如何培育学生的三观、为谁育才、育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根本问题。读史使人明智。历史老师不仅要熟知历史教材,更要学习好社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改革开放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时间节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通过学习历史,进而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制高点。当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曾深深地体会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一个合格的老师要想有所建树,就要有先进理论指导。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就一定能提高站位,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教书育人也要联系教学实际、联系教育形势、联系学生思想,沉下心来开展调查研究。多年来,我坚持把与学生、与同期任课老师、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当作教书育人的对象和平台,作为自己提升沟通交流能力的基本功。当初开始教学,可以说对干好工作没有把握,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但通过与学生、与同期任课老师、与学生家长“三沟通”后,突然发现自己开窍了,工作的方向与目标明确了,自己的认知、眼界与以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提高。特别是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向优秀者学习,学会了见贤思齐,学会了尊重他人,也找到了敬畏之心。

640 (2).jpg

当老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要践行脚力、眼力、听力、心力,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四十年前,我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境界,但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担当干事干成事的决心。为了体现人生价值,我愿意多干、主动多干,做到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工作中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和配合意识。属于本职内的事儿,不推诿、不误事,属于其他老师的事儿,不观望、敢配合。比如我当普通任课老师,我就配合好班主任工作。我同时给高一、高三和师范班上课,曾经讲过英语、哲学、历史,把多干工作、干苦累工作当作是锤炼自己意志、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途径,变成了自己的实践养成。我业余时间搞文物普查,从而弄清了乡土历史文化。同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反思自己、不断领悟实践,加深了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解,养成了做事早谋划、早沟通、不等不靠的好习惯。后来我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到贵州省乌蒙山县支教,不仅提升了做事的能力,更是从心灵上思想上受到了洗礼。

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名中学老师,要志存高远,牢记“国之大者”,培树家国情怀,加强党性修养,磨炼自己意志。人生没有平坦大道可走,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老师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有时却事与愿违,受到挫折也是正常。人在旅途,既有“人生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也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慨,更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无奈,但也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当年我一走上教育岗位就是教高中,有的学生年龄和我不差多少,尽管我没有教学经验,但我不讲师道尊严,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最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教过的学生既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在家务农的,既有成为厅局级、县处级干部的,也有成为企业家、实业家的,既有大学教授、也有农民工人,但他们见了我,都会先喊一声“老师”,有的学生还回忆起我给他们讲古埃及金字塔的故事、有的学生回忆起讲拿破仑的故事。无论是我在本省出差,还是到外地开会,只要学生们听说了,都会过来看看我、叙叙旧。每每至此,我都会感觉到一个历史老师的自豪与骄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赞皇中学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或者说我人生的关键一步从这里迈出。多少年来,我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一个岗位、每一点进步,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更不敢骄傲满足。回顾四十的经历,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得益于同志们的帮助,从我个人来讲主要是三条,一是把向上向善作为永恒的主题,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二是把多干工作、干苦累工作看作是提升自己能力、磨炼自己意志的途径。三是把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作为奋进立业的座右铭,每件事情,不到最后结束,永不言弃。

人生苦旅,征途漫漫。无论是遇到伯乐、还是遇到武大郎,都要理智对待,他们并不是坏人,只是站位不同、境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道的仁爱之心。要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争做骨干,勇于担当,常怀敬畏之心,不断反思自己,以良好的社会名望来引领立德修身,让家国情怀滋润师生心田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为人师者,就是为学生点亮心灵上那盏灯的人,是帮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从系好第一粒扣子开始。

让我们共勉。

640 (3).jpg


作者简介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文化安全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政府参事、二级巡视员,历史文化学者

编辑: 刘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