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07-07 07:49:3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教学活动精彩纷呈,校园环境温馨雅致,文明校风润泽心灵……徜徉于石家庄的校园中,蓬勃朝气处处体现,一幅学风优良、和谐向上的育人画卷徐徐铺展。
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坚持抓党建促校园发展,以“党建链”串联“育人链”,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个学校立足本校特点打造出一系列特色课程、品牌活动、优质社团等育人项目,用党建筑牢育人根基,点燃起校园内的“星星之火”。
培根铸魂奋楫行
打造“生命党建”品牌
夏日的晚风吹进校园,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星华楼内,钢琴、小提琴合奏出悠扬的旋律,为逐梦少年奏响青春骊歌。每年毕业季里响起的“星华晚曲”成为一代代毕业生的青春记忆,伴随他们奔赴人生的新征程。
这一充满温情与力量的活动,是市第一中学“生命党建”特色品牌众多活动中的一朵绚丽浪花,彰显着党建引领下育人工作的独特魅力与丰硕成果。多年来,学校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党建工作与“生命的教育”办学理念深度融合,构建起以党建铸魂、以课程育人、以实践赋能的立体培养体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沈建军向记者介绍,学校成立了“大思政”研究中心,组建起思政教师团队,将思政融入校园文化、学校课程、学科课堂、教师教研、学生实践等多个环节,在各学科《课程纲要》中设计了思政融合点584个,让红色文化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物理课上,老师们结合实际内容,讲解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生物课上,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体育课融入“女排精神”等思政元素……真正实现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如果说课堂是红色文化浸润的主阵地,那么走出校园的研学实践,则为学生打开了触摸历史、感悟信仰的新窗口。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西柏坡、塔元庄等地开展研学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让学生感悟党史国情。去年,学校还承办了京津冀思政一体化研修活动,各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推动思政教育跨区域融通。
从一堂堂浸润红色文化的思政课,到一次次行走于红色热土的研学实践,“生命党建”不仅是抽象的理念,更化作具象的教育行动,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满天星”志愿服务进社区、“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校园评选、开学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故事分享……一个个实践活动在校园内接连举办,让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为激发教师成长潜力,市第一中学将党员教师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动作用,开展优秀老党员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活动,优秀党员教师立足岗位作贡献的精神力量在学校传递,校园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从“星华晚曲”的艺术熏陶到“行走的思政课”的红色研学,从课堂里的思政融合到实践中的志愿奉献,市第一中学以“生命党建”为引擎,将党建力量渗透到育人全链条。
在这里,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师生的血脉,化作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匠心筑梦育新苗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今年,已经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了!”走进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党建教育长廊里图文并茂展示着党的光辉历程,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王华正向学生讲述着展板背后的动人故事。从南湖红船到新时代新征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串联起党的奋斗历程。这里,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学习红色文化的 “打卡地”。
依托这一特色阵地,学校开展了“红领巾讲解员”活动。每个星期,都有“小讲解员”在这里讲述红色故事,同学们在查阅史料、撰写讲稿的过程中,悄然完成了从“被动接受” 到“主动传播”的红色教育蜕变。“我要把先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句质朴而坚定的话语,是每一位“红领巾讲解员”内心深处的真挚誓言,激励着他们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漫步校园,这里的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学校打造党建文化墙,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文字,生动展现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成为学生们课间驻足观看、学习交流的红色阵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前觉得党史离我们很远,现在走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四年级学生王浩在周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培育他们的精神品格。”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刘惠萍说,学校多措并举打造“东风先锋”党建品牌,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上,更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学校构建了“三红三融”育人体系,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红色精神融入实践活动、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
语文课上,老师们带领学生诵读《可爱的中国》;数学课上,教师通过计算长征里程让数字变得有“故事”;音乐课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时常回荡……走出校园,红色教育同样精彩纷呈。西柏坡纪念馆内,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了解那段动人的红色故事;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里,他们感受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时代变迁。
从课堂内的红色诵读到课堂外的实地研学,从静态的文化墙展示到动态的讲解员活动,东风西路小学的红色教育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对历史的传承,更来源于对时代的回应。当红色基因遇上少年童心,当传统教育模式碰撞创新育人理念,一场关于信仰与成长的双向奔赴正在悄然发生。
目前,学校还结合时事热点,在各个年级开辟了“红领巾心向党”“跟着家书学党史”“心中有话对党说”等体验浸润式思政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让红色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每一个学生都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党建赋能强管理
精细施策育匠才
7月4日,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党员教师带头,正一丝不苟调试着汽车维修工位上的设备,为在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召开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制造与维修赛道河北省选拔赛做最后准备。在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职业教育血脉,让工匠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学校管理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以“党建+制度建设”为依托,夯实党建基础,推动学校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学校以“党建+文化浸润”筑牢精神阵地,“党建+师德师风”厚植理想信念,“党建+队伍建设”提升组织活力,“党建+专业建设”厚实专业成长。
穿过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大门,走到党建思政文化广场上,一架C919飞机模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老师们在这里为学生上实训课程,讲解国产大飞机研制团队的事迹。这种“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特景观,正是学校“党建+文化浸润”的生动注脚。
在“党建+专业建设”上,学校党委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谋篇布局、积极探索学校新的发展方向。先后到河北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东丽区职教中心、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比亚迪晨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中专院校以及企业进行调研,深入研究国家职教改革文件精神,确定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开展多样化办学模式的整体办学方向。丰富办学形式,学校坚持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举办校园技能大赛,设置了汽车维修、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多个比赛项目,学生们在比赛中切磋技艺、展示风采,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屡创佳绩。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锻炼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深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学校以“党建+党员示范”为抓手,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学校持续开展“创先争优” 活动,创建 “党员示范岗”,激励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服务师生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众多党员教师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精心备课,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学生喜爱;在科研工作中,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为学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学校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 “师徒结对” 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党员骨干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班级管理方法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指导他们备课、上课,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党员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党员示范引领,不仅提升了党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带动了全体教师队伍的成长,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课堂内的思政融合到行走间的红色研学,从教师队伍的先锋引领到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内一个个鲜活的育人场景,正是用党建筑牢育人根基的生动注脚,是石家庄的教育工作者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回应。当一批批学子带着红色基因奔赴山海,当党建引领的育人实践持续深耕细作,这座城市的教育热土上,将绽放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绚丽之花。
编辑: 顾晓茜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