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07-09 07:51:0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长长的暑假来了,假期中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变多了,不少孩子抱着手机、平板不撒手,面对这样的情况,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发愁犯难。中小学生长期盯着电子屏幕不仅对视力会有影响,而且有时候会让孩子因为网络而受骗。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远离电子产品呢?对此,健康教育专家给出了一些妙招,或许能让孩子们在暑假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避免沉迷网络。
12岁孩子每天玩十几个小时手机
“收了手机,他就直接摔门进卧室。不让玩游戏,吼得整栋楼都听得见,想想真是头疼。”昨日,市民刘女士说,今年小学毕业的儿子涵涵(化名)自从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每天都在家里玩十几个小时手机或平板,自己和爱人无论怎么劝都没用,一言不合还会和父母吵起来。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12岁,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但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一切都变了。“平时还算好,可是只要放了寒暑假,他就几乎每天都抱着手机或平板玩,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经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不吃饭也不学习。”刘女士说,虽然孩子小学毕业了,但自己和爱人也希望他能利用这个暑假先修一下初中的知识,可怎么说都没有用。
刘女士也知道,不可能完全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所以自己和爱人跟儿子约定好了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可谁能想到,孩子只坚持了1天,就嚷嚷着要求解除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限制。接下来,刘女士又提出让孩子自己制定手机使用时间,孩子给出的计划很好,但没坚持2天又回到了最初。
“让他完成的学习任务一点没动,制定的体育锻炼计划也一项都没有完成。我也明白12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大脑中负责冲动控制和决策的前额叶尚未发育成熟,而游戏带来的即时奖励和刺激,很容易让他们上瘾。我也清楚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寻求自我认同和独立,面对我们家长会通过反抗来证明自己的自主性,这自然加剧了亲子间的冲突。”刘女士说,从孩子期末考试结束到现在,这种冲突都发生好几次了,想想还有近2个月的暑假要过,她真是头疼。
尝试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也经历过她放暑假把自己关在房间打游戏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一开始我也是采取没收手机、大声斥责的方式,结果发现她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偷偷用零花钱去买二手手机。”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暑假来临后,自己听到身边有不少人都在吐槽孩子沉迷网络,怎么说都不听。后来,王先生尝试换了一种方式和女儿交流,最终的效果还不错。
“我们尝试像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了解她希望玩游戏的原因。她说,自己感觉在游戏里能带领队友‘攻城略地’,很有成就感,而且还能和网友聊天,感觉比现实中更自在。”王先生说,自己了解到这些后,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主动下载了孩子玩的游戏,跟着孩子学习怎么操作游戏。一开始女儿觉得爸爸“笨手笨脚”,还会笑话他,但慢慢地,父女之间有了共同话题。女儿会得意地教王先生游戏技巧,而王先生则会趁机引导孩子:“游戏里你这么厉害,要是把这份聪明用在学习上,肯定也能取得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女儿感受到爸爸是在理解他,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如今,王先生的女儿已经上初中了,虽然还会玩网络游戏,但已经能管控好时间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王先生希望,自己的这些经验能帮助到需要的家长们。
孩子迷恋网络 家长需从几方面关注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医师刘卫红说,孩子爱玩网络游戏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在暑假期间,有些孩子更是喜欢用手机玩网络游戏。“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在漫长的暑假里引导孩子规律作息,按时起居,有序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玩耍、运动及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监督孩子认真执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刘卫红说。
此外,刘卫红还建议,面对暑假里孩子迷恋网络,家长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
心理问题:游戏成瘾是一种慢性精神行为障碍,核心的表现是无法控制游戏行为,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广泛的不良影响,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自我约束力下降,诱发焦虑、抑郁、敌对等负面情绪。
躯体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眼底病变、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良、胃溃疡、肥胖等问题。严重者可因久坐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引发肺栓塞而猝死。
社会功能受损:如果孩子把大量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势必会影响生活、学业。此外,游戏成瘾者在玩游戏上花费大量时间,往往缺乏社交活动。长期脱离社交活动会使孩子对社交过程中的非言语信息(如表情、动作)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受到影响,例如家庭冲突增多、重要关系受损等。
“当然作为父母还需要了解自家孩子玩网络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比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发育中,渴望别人认同,同时又面临学业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玩网络游戏可能就成了孩子的情绪出口。”刘卫红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应避免在孩子玩网络游戏的关键时刻进行制止。因为玩网络游戏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需求,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没收手机或者关闭电脑,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引发肢体冲突。如果孩子说想再玩一会儿网络游戏,家长此时可以适当延长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事后,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未按照约定时间放下手机的补偿措施,如缩短下次玩手机的时间或减少一次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等方法。
可给出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建议
此外,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家长更是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孩子更自由的空间,与孩子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游戏规则。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确定规则的过程中,也要满足孩子的自主性心理需求,即“我的事情,我做主”。刘卫红说,在暑假里,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相关建议让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定时定点。暑假期间,家长要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避免单调、刻板的暑假生活。如果孩子在家,家长要陪孩子做好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的计划,避免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例如,每玩手机30分钟要休息5分钟,每日打游戏的总时间应少于4小时。
避免在黑暗环境下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如果在黑暗环境下用手机玩网络游戏,手机屏幕与环境的光线反差大,容易引发睫状体痉挛,使眼睛处于视疲劳状态,导致眼睛酸胀、异物感及近视度数加重等。手机的短波蓝光会抑制人体内褪黑素的生成,而褪黑素减少会使得睡眠-觉醒周期受到影响,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关机,并把手机妥善放置。睡前关机可以营造安静的睡眠氛围,避免夜间手机提示音的影响,避免随时翻看手机。建议将关闭后的手机放置在公共区域或父母房间内。因为未成年人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弱,手机放置在公共区域或父母房间内方便家长监督。
此外,家长们也应做到以身作则,有些家长自己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却责怪孩子不该玩游戏,这样的教育是缺乏说服力的。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爱读书、求知、自律,大概率会培养出同样自律的孩子;而父母成天热衷于玩手机、看电视,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对游戏感兴趣,甚至上瘾。因此,家长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给孩子做好榜样,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记者 李惺 赵晓华)
编辑: 顾晓茜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