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不要轻信“日结高薪”“无风险投资”——长安公安揭秘大学生最易中招四类诈骗手段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08-07 07:51:01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受害人被骗案值越来越大,不法分子屡屡向大学生下手。正处花季的同学们务必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让电信网络诈骗远离大家的成长之路。暑假期间,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反诈中心利用暑期反诈知识课堂,通过案例分析和防范建议,守护大学生财产安全。

案例一:小雨(女,21岁,化名)收到一个以2000元收购其游戏账号的信息,双方加上QQ号,对方让其在某手机游戏交易平台上架账号,后对方发来一个支付成功的截图,并告诉小雨平台需要验证其资质,才能到账。小雨遂扫码添加客服好友,客服称需要小雨支付2000元保证金,交易完成后,保证金会返还。小雨随即完成转账,而后客服以其转账金额错误为由又让其继续转账,小雨又向对方转账了2000元。付款完成后,对方又以新用户为由让其继续转账8000元才能完成交易,这时小雨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案例二:刚步入大学校园的苏某(男,19岁,化名)在微信上添加了一个陌生好友“A招工”。随后,扫码进入QQ群。在其指挥下,苏某使用自己的一部手机与“A招工”视频通话,使用自己的另一部手机拨通了被诈骗对象的电话。“A招工”通过QQ视频直接和被骗者建立对话,实施了诈骗行为,知情的苏某仍为“A招工”提供通话帮助并获利了90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苏某的行为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行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民警提示,大学生要学会识别诈骗手段,切莫被骗或成为“帮凶”。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学会识别诈骗者常用的四类诈骗手段,做好重点防范:

1.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发布低价出售游戏道具,或者高价购买游戏账号、道具的信息,诱导学生到虚假平台交易,以“保证金”“解冻金”为由骗取钱财。

2.兼职刷单诈骗。学生通过校园兼职群看到“日结高薪”广告,初期完成点赞任务获小额返利,后续投入大额资金后无法提现。

3.冒充客服诈骗。学生接到自称某教培“客服”电话,对方以退还补习班费用为由,要求其在支付宝上进行操作,后“客服”以操作错误、资金冻结等借口,诱骗学生持续转账。

4.网络贷款诈骗。诈骗分子化身贷款公司在社交网站投放广告诱使急需用钱的学生下载软件申请贷款,一旦下载成功,贷款公司客服会告知学生想要贷款成功需要先通过口令红包激活软件,待学生转款后再以激活失败为由让其继续转账,直至学生发现自己被骗。

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呢?

第一,警惕高利诱惑,培养理性消费。不轻信“日结高薪”“无风险投资”等话术,遇“紧急事件”必通过电话、当面核实。

第二,做好信息防护,保障信息安全。不随意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社交账号,禁用陌生APP授权,拒绝公开身份证号、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第三,利用反诈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建议在手机里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拦截可疑来电。多参加反诈宣传讲座,了解最新诈骗手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被骗或成为“帮凶”。

第四,懂得紧急止损,做到快速报案。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立即阻断资金流转,若已转账,火速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申请冻结账户、拦截交易。同时要及时保存关键证据链,包括完整截图留存(诈骗话术、转账记录、对方账号、钓鱼链接等电子证据),以及通话录音。发现被骗后,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提交证据并详细描述受骗过程。另外,还要警惕“二次诈骗”:任何自称“追损机构”索要手续费均属新型骗局。

总之,学生群体受骗与涉诈的双重风险,诈骗分子正是利用学生群体心理弱点与技术盲区,构建定制化诈骗场景。唯有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筑牢“防骗墙”,同时严打犯罪链条,切断学生与黑灰产的关联,方能从根本上切断受害链条。(记者 刘俊科 实习生 刘晓涵 通讯员 张悦萱 胡玉同)

编辑: 顾晓茜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