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俭以养德,勤以立业——弘文中学的俭朴教育实践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10-15 07:51:3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正定县弘文中学大力倡导俭朴教育,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贯穿于办学理念与师生日常,形成了以俭养德、以勤立业的鲜明校园文化。十几年的农业劳动和当初多年的艰苦生活,让弘文中学的创办者们深知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勤俭持家的家风与艰苦奋斗的家教,滋养了勤劳、节俭、朴实的品质,也成为弘文中学推行俭朴教育的精神源头。

一双布鞋的故事

一九六四年我考入正定县师范学校,骑着家里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从老家南化村到正定县小北门30里。新安火车站到正定火车站20里,客车票价是0.29元,可以少走15里,两毛九的火车票舍不得买,只能抄近道,来回一趟对布鞋底磨损严重。一家八口人,全凭母亲一人打袼褙,纳鞋底,根本供不上穿。我在上学总不能打赤脚,母亲千方百计保证我有鞋穿。

为了减轻母亲做鞋的压力,我也想尽办法省着穿鞋。暑假开学,一个半月的农田劳动打赤脚,脚上磨出了老茧,返校时穿上新鞋,一出村就脱下新鞋装到书包里,光着脚一路小跑就到学校门口,在墙外机井水池里把脚洗干净,才穿上新鞋走进校门。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三月到十月,回家时一出校门就脱鞋,进村前穿上鞋。这点秘密始终没让母亲知道过,怕的是让母亲心疼。

千万不要“常流水”“长明灯”

我从小就养成吃饭不剩饭的习惯。正常情况下,中午一份主食两个菜,剩菜冲热水喝下去,又饱又舒服。我家还有个好习惯,吃山药不剥皮,节俭,营养又全面。

省水省电,节约能源,我的办法是重复使用。早晨洗脸水留作上午冲坐便器,晚上一盆水先洗脸,后擦背,再洗脚,最后冲坐便器。把修身堂屋顶及前院东半部的雨水引到翠微湖,每年也可节水几十吨,三十年来这项工作由我主导在做。我在正定县一中主持工作15年,办弘文中学30年,基本上没有“常流水”“长明灯”。我不但管好自己的学校,还要纠正社会上的浪费现象。我到一个地方吃饭,正午,厚窗帘遮掩的房间黑咕隆咚,服务员打开所有灯具,足有二百瓦。我让服务员把灯关掉,服务员说亮着灯环境温馨,我说我更喜欢明媚的阳光。

我与饥饿搏斗了半辈子,对浪费粮食行为深恶痛绝,对师生珍惜食物的教育十分重视。20世纪90年代我任正定县一中校长时,中午到食堂检查就餐,当时一中没有餐厅,学生在食堂窗口露天排队打饭。一个同学捧着几个馒头回教室,不小心掉了一个。该同学用足球动作,飞起一脚将馒头踢到花畦,正好被我看见,我严肃地批评了这个同学。俭之大德由点滴微行汇聚而成。牙膏行将用完,拿起剪刀将牙膏从中间剪断,用牙刷两头掏,能再用三四天。洗衣服剩下的肥皂渣,收集起来,用水泡软,揉成圆球可继续使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办学亦如此。我在正定县一中当校长时发明的一些设施延续到弘文中学,在弘文发明的铁管双腿阅览桌,铁管双腿石桌面实验桌,理化生实验室壁橱,藏书室壁橱、书架等结实、方便、造价低,受到赞扬。

弘文节俭行为处处可见。打印用的A4纸都是双面使用,很多建材重复使用。大门外便道硬化材料五花八门。有小水泥砖、大方砖、石头片、建校初期的水泥乒乓球桌,废旧楼板也铺在便道上,体现出弘文中学勤俭办学精神。

节俭是高尚道德,绝非生活窘迫的被动选择。节俭的人会更富有,富有的人也会更节俭。正常人家精打细算,一般不剩饭菜,即便剩下点也要喂了牲口,喂了鸡鸭猪羊,做到物尽其用。因为他们亲身体验到每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四季不闲。三九天凿冻粪震得“虎口”出血,三伏天钻到过人高的庄稼地里拔草如洗桑拿,被玉米叶子划破的肉皮由汗水一蛰钻心地痛,自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任正定县一中校长时,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革命精神,让学校团委会组织各班团干部,以灵寿县南营乡为基地,到各村去访贫问寒,体验山区农民的艰苦生活,实现了爱心双向奔赴。

勤俭也是弘文中学的传家宝。几十年来,学校坚持双周休假,每月多劳动四五天,老师们早来晚归,工作时间长。作业多,批改量大。全员值班监督不留死角,劳动强度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管理好,教学质量高。弘文的俭体现在低收费,学校积累多。把那些奢望高、想发财的人挡在门外,聚集了一批安贫乐道、志在教育的优秀教育者。低收费降低了入学门槛,扩大了学生来源,保证了生源充裕,兴旺发达。

坚持勤俭办学方针,让弘文有了较多的积累。三十年来,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建设了十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办学经费相对充裕。

弘文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办学条件,没有校舍租赁成本;最重要的是弘文教师有勤俭节约的传统习惯,安贫乐道、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正是弘文的社会担当精神,是弘文创百年名校的坚强保障。

将来,我们更应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的准备,勤俭二字更加正当其时。 (吴传君)

编辑: 顾晓茜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