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关注大学生就业系列报道之二 有技术有能力找工作其实并不难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1-11-17 08:20:22 来源:燕赵晚报

业内人士称大学生在刚入大学时就应制定好职业规划学习一技之长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参赛选手大显身手。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根据教育部预测, 2022届的毕业生或将超过1000万人。这么多求职者陆续进入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如今的就业市场,不少行业已经饱和,毕业生却还是希望能进入其中,如此一来他们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似乎不易。而另一方面,有些行业薪酬也并不低,可问津者寥寥。那么,面对这样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们该何去何从呢?对此,有相关专家说,无论就业市场竞争多么激烈,企业最需要的还是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人。

□本报记者 赵晓华

一技之长 就业吃香

9月28日,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闭幕,此次大赛河北省共派出选手18人,参加美发、电子商务、砌筑、电工等十个项目比赛。其中,来自河北省涿州市技师学院的刘佳乐荣获电工职工组金牌。

“挺激动的,感觉真不容易,前期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能够代表河北取得这枚金牌,我很自豪。”刘佳乐拿到这枚宝贵的金牌笑了,话里话外透着河北男孩的爽朗。

由于不熟悉新场地,之前的比赛刘佳乐稍微有些紧张,但最后一场比赛他及时调整了心态,很快适应了比赛。“把自己平时所学的技能都展示出来,我觉得就可以了。”对于在此次竞赛中取得的好成绩,刘佳乐表示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以及现场镇定的心态。不过,他认为自己还有待提升,以后也会通过深入的练习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23岁的刘佳乐出生在河北省安新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他早早步入了社会,但他不甘于现状,仍有一颗学习的心,后来到涿州市技师学院学习技能。在校学习期间,从懵懂到拥有精湛的技术,他付出了远超常人的艰辛,也碰到过让他望而生畏的困难,但他不忘初心、刻苦努力,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今后,我要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走上更大的舞台。”刘佳乐饮水思源不忘本,他想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希望能够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记者在采访时也注意到,现在的很多企业都需要大量一线工人、高级技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转向实用型和技能型。在此背景下,有能力、肯吃苦的技术人才似乎在就业市场上的前景更宽。像刘佳乐这样的技术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前景应该会越来越广阔。

希望得到更多实践机会

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022届毕业生许晴(化名)在投了几份简历后,突然有了一丝失落感。“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可是经过一番实习后,我居然发现自己身上缺乏一些能力。”许晴说,在实习过程中,她感觉到掌握的理论课程有些多,实践经验略显缺乏。虽然学院或老师也会邀请一些媒体记者与学生或座谈、或讲座,但在她看来,这种机会还是太少。

“大三暑假我去一家新媒体进行了实习,当时想积累些实战经验,不想一毕业就失业。”只是她没料到,通过实习,她发现想要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闻记者,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是一个大问题。

“原来感觉通过四年的学习进入媒体工作没有问题,可现在却发现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似乎有些难。”许晴说,面对越来越临近的毕业季,班里有些学生已经降低目标,要么通过家人关系转向其他行业或创业,要么从事与文字或媒体相关行业,如策划、广告、文员等。

“特别是现在新媒体的盛行,我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更是不够用了,所以正在自学一些新媒体知识,并且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让自己不再纸上谈兵。”许晴说到。

我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

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近日,河北省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技能型人才强省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建成河北特色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人才强省,职业教育将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该意见提出,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纵向贯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完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等培养形式,横向融通不同类型教育,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高职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改革职业教育选拔评价制度,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加快建设一批康养、家政等人才紧缺领域的专业,打造一批适应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职业学校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不低于70%现金收益或者股权的奖励、报酬,对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清理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歧视性政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导向,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在职业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从优秀产业工人和农业农村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激励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学生家长都需调整心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秦丽君对大学生就业谈了自己的看法。秦丽君说,企业最需要的是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而现在有些大学生却是“半成品”,理论很丰富,实践还欠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校企真正实现深层合作。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要把企业的需求变成学校的教学行动,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训实习的无缝对接。同时,国家也应出台更为实际的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法规,让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熟练地运用技能。

此外,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又出现了招工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一线这种情况更为突出。秦丽君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和目前大学生与家长的心态有关。“寒窗苦读十几年培养了一个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生和父母的期望值都很高。基层岗位、偏低的薪酬自然不愿去干。”在秦丽君看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最初毕业时管理岗位、领导岗位其实并不适合刚毕业的学生。而他们对基层岗位又不愿意尝试,一些毕业生就变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难状态。

其实,要想在求职时脱颖而出,毕业生应该在刚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制订好职业规划。秦丽君建议,在上学期间,大学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长项和兴趣,多尝试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此外,大学生还必须学会三种能力: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学能力;第二种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第三种是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学会谦虚诚信、脚踏实地地做人。 

编辑: 刘晓婷